會計與財務最大的不同點在於,
會計的處理標的是「獲利」;而財務處理的標的則是「現金」。
獲利,是指「商品或服務的銷售額,減掉生產費用及管銷費用之後,所得到的「金額」。
簡而言之,獲利就是「銷售額減掉費用」。
這裹所謂的銷售額及費用,與實際上收進來與付出去的現金沒有任何關聯,
而是會計作業確認了商品銷售的時間點以及商品進貨的時間點,
然後記錄在損益表,作為會計決算的正式報表而己。
事實上,同一家公司內部經常出現「會計獲利」與「現金餘額」不相符,
最主要原因就是會計承認收入與支出發生的時間,
和現金實際收作與支付的時間不一致。
會計獲利與現金餘額不相符,就可能出現「黑字倒閉」的現象。
其實,所謂的黑字倒閉就是指企業雖然有賺錢(亦即財報呈現黑字,顯示有盈餘),
郤因現金不足而被迫倒閉,這真是讓人想笑郤笑不出來的現象。
黑字倒閉起因在於,會計上雖然已確認了這筆銷售額,但客戶尚未支付現金,於是損益表顯示獲利,現金郤還沒流入公司。
例如公司本月銷售了三百萬元,但是全部都收到三個月之後才到期的支票或本票,
也就是三個月之後才可能拿到現金,如果這種情形重覆發生、金額過高,
損益表看起來都是「會計確認過」的銷售,因此顯示獲利,
然而錢一直沒收進公司,於是面臨資金短缺而倒閉。
有很多企業經營者做了多年的生意,還是不了解上述現象的問題根源。
企業因活動而產生的金錢流動的現象,稱為現金流(Cash floww)。
現金流又可以區分為入帳(Cash in)及支付(Cash out)兩種。
現金流和「會計確認獲利發生了的時間點」不同,
現金流要等到現金真的入帳或支付了,才會被確認,
而這裹的「確認」現金流,會直接反應在企業存款的餘額上。
會計上的獲利,會依據不同時期的會計準則,或者不同經營者的判斷,
進行程度不一的調整。「調整」說來好聽,實際上就是指「標準不一」。
例如消費者分期付款向公司買產品,公司是分期承認收入,還是一次承認收入,
對損益表的結果都有影響。
目前世界各國雖然都是朝向統一採國際會計準則的方向發展,
但實際上,每個國家所採用的會計準則仍然不盡相同。
例如日本有日本的會計準則,美國有美國的會計準則,
而歐洲也有歐洲的會計準則。
因此,全球性的跨國大企業就必須因應不同國家,採用不同的會計準則。
以世界最大汽車公司的豐田汽車為例。
豐田汽車是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部的上市公司,同時也在紐約股市上市,
如果把兩邊的資產負債表並列對照,
就會發現兩者的項目完全不同,數字當然也不會相同。
然而,財務所處理的「現金」郤無法對存款餘額做「調整」。
不論採用哪個國家的會計準則,也不論企業經營者做出何種判斷,
現金額額永遠不會改變。
這就是為什麼會有「現金不會說謊」的說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