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已經有132個國家提出2050年(或更早期程)達成「淨零」碳排的目標,2021年實施碳排放交易有29國,使用碳稅、碳費有35國,加總為64國家或地區。
環保署今年三月預告,針對年排碳量2.5萬噸以上近290家碳排大戶,將徵收「碳費」。我國不傾向項由財政部徵收「碳稅」,而是由環保署徵收「碳費」。
環保署日前正式公告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》修正草案,明文宣示台灣要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,並正式納入碳費機制
碳定價意為「替碳污染訂定價格」,作為減少碳排放或促進低碳投資的手段,大多數國家透過總量管制與碳排放交易系統(ETS)和碳稅/碳費(CT)兩種機制實施。有許多國家已經開始採用雙軌方式進行,以期加速減碳進程。
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,最快2023年才會訂出每公噸收取碳費的金額。企業要做好碳排資訊盤點與分析,大型廠商較有能力提供相關資料,一般產業與企業界都感到無所適從,政府則應協助企業進行相關輔導,包括碳盤查制度、碳盤查人力、第三驗證公司。
零碳經濟幾年內將成為世界主流,世界許多大企業如蘋果(Apple)宣布要在 2030 年達到碳中和,微軟(Microsoft)則目標在 2030 年實現負碳排,供應鏈的碳排都將納入計算。企業針對碳排放的改進方案走得太慢,很可能會失去相關業務並衝擊產業競爭力。
圖片來源:經濟部